延安枣园游——对圣地充满向往
2012-02-27 09:22:40 作者:未知 来源: 网友评论 0 条
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,咱陕北有一个好延安;好延安里红彤彤、红彤彤,住着朱德毛泽东……毛泽东来朱总司令,领导咱穷人闹革命;闹革命救中国、救中国”。自小就唱着红歌长大,一首《想延安》始终让我对革命圣地延安充满着向往。我们来到延安时,已是黄昏时分,街上灯光明亮,车来车往,处处显现着一片繁荣景象。
一夜无眠,却显得特别的精神。第二天一早,晴空万里,天朗气清,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。在门口,一位穿着“军装”的导游小姐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枣园。我仔细一看,她的“军装”是新式的,肩上挂着两颗“星”,我暗叫可惜了,如果是穿着当年红军的服装,那更容易引起游客的共鸣。导游小姐操着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介绍说,枣园又名“延园”,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,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。中共中央来延安后,于1941年开始修建,至1943年竣工。共修窑洞二十余孔,平瓦房八十余间,礼堂一座。1943年,毛泽东、张闻天、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,1944年至1947年3月,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。1945年8月,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任弼时、刘少奇、张闻天、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,领导中国革命。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、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,筹备并召开“七大”,领导解放战争。1947年3月,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,转战陕北。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,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,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。1953年后,人民政府重修了枣园,现在已恢复原貌,目前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。
一夜无眠,却显得特别的精神。第二天一早,晴空万里,天朗气清,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。在门口,一位穿着“军装”的导游小姐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枣园。我仔细一看,她的“军装”是新式的,肩上挂着两颗“星”,我暗叫可惜了,如果是穿着当年红军的服装,那更容易引起游客的共鸣。导游小姐操着略带陕北口音的普通话介绍说,枣园又名“延园”,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,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。中共中央来延安后,于1941年开始修建,至1943年竣工。共修窑洞二十余孔,平瓦房八十余间,礼堂一座。1943年,毛泽东、张闻天、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,1944年至1947年3月,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。1945年8月,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任弼时、刘少奇、张闻天、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,领导中国革命。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抗日战争、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,筹备并召开“七大”,领导解放战争。1947年3月,中共中央书记处从这里撤离,转战陕北。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,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,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。1953年后,人民政府重修了枣园,现在已恢复原貌,目前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。
相关文章
[错误报告] [推荐] [收藏] [打印] [关闭] [返回顶部]